材料的诸多宏观特性,例如力学性能、热稳定性、抗疲劳性能等都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结构。为了获得性能良好的材料通常需要调控微观结构的发展,如通过热处理促使晶界发生移动,从而实现微观结构的转变,以获得所需的性能。通常,大多数固态相变,包括晶粒吞并生长、再结晶和相变过程,都是由晶界迁移所主导的。在原子尺度,晶界迁移是由原子层面的机制决定的,在热处理过程中,随着温度升高,原子的热运动加剧,这涉及到原子从一个晶粒到另一个晶粒的合并,这一过程与原子在晶界上的结构重组密切相关,并且与这些动态过程相关的晶界迁移经常遇到晶格缺陷。然而,在实验中,追踪单个原子或列的运动,以及在迁移过程中相关的晶界结构演变仍然具有挑战性,晶界-缺陷相互作用的原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。
分子动力学(MD)的发展为原子层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,可直接可视化原子晶界迁移。同时,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可以追踪复杂晶界的结构细节以及它们在迁移过程中的演变。虽然许多研究,都致力于分析原子态晶界的迁移机制,但大多数研究都是聚焦于曲率或应力诱导的晶界迁移机制。近日,昱华先进材料研究院团队通过从原位TEM中的获得的视频录像发现晶粒吞并现象,进而结合MD,应用晶粒吞并“自然”驱动力-位错,研究晶界与位错缺陷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,从原子级探索晶粒吞并长大的机制。
首先从原位TEM中获取晶粒吞并的两个晶粒取向,并测量两个晶粒的晶界面角度,得到晶界角度及重合点阵因子Σ(图1)。接着采用MD方法,构建合金及晶界(图2),对其进行升温模拟,结果表明,由位错排列的多余能量驱动的晶体材料中的晶界迁移,晶界以不规则的方式迁移,并且对局部位错的存在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。
计算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是未来材料研究的热门方向,通过材料的理性设计与计算模拟,证明了晶粒吞并过程中是原子与位错在晶界边缘的协同作用,可以在原子层次上揭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联系,预测新材料。除此之外该方法也适用其他晶界动力学的问题,为高温钛合金的研究打开新的通道。同时这也促进了材料研究模式从“经验指导实验”向“理性设计与计算模拟、实验验证”转变。